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添加到主屏幕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h2> “老师,你懂得真多!”
“教授,您去过的地方可真多!”
“先生,你好厉害!”
“老板,你真勇猛……”
……
就算一个男人知道自己一无是处,但是听到上述的话,自信心油然而生的充斥着瘦小的躯干。胡适可不是个一无是处的人,他是一个诗人,一个小说家,一个评论家,一个耍嘴皮子的……
在文人的眼中,戏剧虽也有教导民众,启迪民智的作用,揭露了社会的丑恶,升华了高尚的灵魂。但在文人眼中,戏剧、小说终究没有诗歌的影响力大。
诗歌,是唯一能够和人类灵魂共鸣的句子。
凝练的字里行间,寥寥几十字,或许就能概括一个人的一生。这是诗歌给人带来的力量。
恰巧,胡适的身份还是一个诗人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倡导者,胡适的身份很多,涉及的方面也五花八门,不过大部分都湮灭在群星璀璨之中,诗人的身份就是其中之一。很多时候,这都是让他引以为傲的特长,当然面对外行人的时候,这个特长就尤为明显。咳嗽一声,胡适挺起胸膛道:“或许你还不知道,我们这里,大部分人都是诗人!”
王学谦是不写诗的,无形之中提高了自己,贬低了他人。
陆小曼眯起眼睛,有些不解的看了一眼胡适,有些好奇,这家伙怎么这么喜欢黏人?处于礼貌,她这才问了一句:“是吗?不知道那本诗集是您的佳作?”
“《尝试集》。”
新诗从民国五年开始,在燕京流行,一开始是刊登在《新青年》上的副刊,没有单独的专栏。后来写的人逐渐多了,渐渐的,有的人的作品在数量上已经可以单独刊印单行本了。
或许后世大部分都不知道,胡适的诗集,是新诗第一本诗集,是创纪元的开始。
按理说,第一,是很容易被记住的,看着胡适紧张的样子,陆小曼倒是有些不忍心了,可是她也没必要为了敷衍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胡适,说些违心的话,她是来散心的。散心的人,最怕耳边有人喋喋不休的炫耀着自己的过去,哪怕这些真的是别人眼中了不起的成就,也会让人心烦。
当然,在陆定夫妇的心中,陆小曼是带着使命而来的。
虽然胡适看上去温文尔雅,举手投足之间,带着一种学者气息,儒雅长者的味道很浓。
不过看在陆小曼的眼中,比她大了十来岁的胡适,是邻家大叔。
很不受待见的那种……
心中犹豫了一下,陆小曼还是决定委婉的甩掉这个黏人的家伙,口气平淡,说不出欣喜,还是冷淡的语气,让人很难从对方说话的语调中,听到对方的心情:“新诗,家里不让读。”
“这样啊!”
胡适像是被戳破了皮球,一股气卸掉之后,就剩下了松松垮垮的轮廓。
不过,陆小曼为了以防万一,还是加了一句话,这句话,让胡适顿时有种掩面而逃的伤痛。
“补过我看到过《女神》,在我们学校是禁书,补过很多同学都很喜欢。”
没有看过禁书的学生,不是进步学生。梳着进步女学生头的陆小曼当然为了表示一下立场,或者说,为了缓和一下彼此之间的敌对阵营,才补充的话,顿时让胡适有种要撞墙的冲动。
《女神》
郭沫若的《女神》。
自从这本诗集出现之后,连他的学生都不待见他写的诗了,《尝试集》作为第一本民国新诗单行本,一直以来,享受着第一的荣耀,没想到,长江后浪拍前浪,直接把他的‘珍宝’,灵魂之感悟,一下子拍死在了沙滩上。
这种怨念,就像是一个评论家对一个书法家说,你的字最俗在骨。
这等恶毒的话,也只有文人之间的骂战才能说得出来。字如其人,说人家的字风骨俗气,并不是说别人的字不好,而是说这个人的人品有问题。
“你是子高请来的救兵?”
陆小曼茫然的摇了摇头,表示不理解。
悻悻然的来到张彭春的面前,胡适兴致不高的样子,让张彭春也有些纳闷:“怎么了适之?你不是最喜欢和小女生闲聊的吗?”
一句话,就说明了胡适的一个弊病,或者说一种心态。当然没有那种龌龊的想法,就是喜欢在年轻貌美的女子面前争表现,好衬托出他高大伟岸的身躯之类的做法,虽不雅,但大家都知道,这是胡适的一个小毛病,这个人是‘有贼心没贼胆的’,闹不出什么道德丑闻来,也就随他去了。
不过,张彭春不知道胡适竟然在一个小女生面前连连吃瘪,以至于自信心受挫。
硬是挤开了边上的一个人,胡适也不管是谁喝过的茶杯,大口的灌了一肚子凉茶,这才哀叹道:“出师不利!”
仅仅一句话,就隐含了无数的深意。
张彭春心知肚明,不过他也是泥菩萨过江,胡适这个朋友倒霉,他的日子也不太好过,王学谦和他面对面,直截了当的来要账了!
早就没有心情估计胡适的感受,不过调侃几句,转移一下王学谦的注意力还是可以的。张彭春笑着拍着胡适的肩膀,一副大哥模样,当然他的年纪确实比胡适和王学谦大,不看年纪的话,看长相……他们简直就不是一个时代的人。
老气横秋的张彭春,大包大揽的替胡适撑腰道:“哥哥给你找会场子来!”
“你不行!”
胡适目光呆滞的看着茶杯,头也不抬的就判定张彭春无法用学识折服陆小曼这样的女生。对于见过世面,家教良好,他们除了多读了几年书,没什么别的地方可以炫耀的。
可张彭春就不信这个邪了,他急于摆脱王学谦的纠缠,当然是要一挺胡适到底。
“放心把!哥哥也是学贯中西,通晓古今的堂堂教授。”其实张彭春说这些话是很没底的,因为胡适既然败下阵来了,他去,估计也不见得比胡适能够坚持更多的时间。
“我说了,你不行。”
接连被兄弟看不起,张彭春这北方汉子的脾气,受不得激,几句话下来,顿时恼了,怒其不争道:“你都和她说什么了,就知道我不行!”
“诗歌!”
“新诗?”
张彭春试探的询问道,说话的语气弱了一些,没办法,这方面他不擅长,倒不是真的不擅长,平时朋友之间文会的时候,符合几句,写个小令什么的,一点问题都没有。但要是让他写出能够引起时代共鸣的诗歌,就是强人所难了。
胡适默然,点头。
已经站起来的张彭春长叹一口气,随即有些迟疑的坐下来,点头道:“对方用那个人的诗来反驳你?”
“郭沫若的《女神》!”
张彭春的心头一阵冰凉,诗词歌赋,本来就不是胡适的长项,他是学者型的人,用来研究古文献,博闻广记的知识能够让他在文学研究的道路上,比起旁人披荆斩棘的道路,可谓事半功倍。但是诗歌,小说,确实不是胡适的强项。虽然走在时代的前列,但很不幸的是,他走出来的道路,最后自己却被人挤到了路边的沟里……
还不知死活的和郭沫若的《女神》相比,这等于是自寻死路了。张彭春虽然被誉为平津第一才子,是说他在戏剧上的造诣,而非诗歌。而郭沫若的诗歌之所以产生了如此大的社会共鸣,就是因为他的诗歌中带着一种悲怆的情感宣泄,非常符合这个时代青年人恍然,想要大破禁锢他们的细想牢笼的迫切想法。
当然,就遣词上,文学性上,也不是胡适的《尝试集》能够比得上的。
“老张,你们两个不要转移话题,谈正事呢?”
王学谦不给张彭春任何一个脱逃的机会,揪住话头不放手。
胡适正事情绪低落的时候,听到张彭春闷闷道:“钱已经花了!”
张彭春之所以回国,是在美国采购了一批工科学生教学需要到的科研仪器,还有实践用的机器,因为不放心,这才跟着机器一起回国。至于博士的毕业论文已经交给了导师,至于什么时候发博士文凭,就看杜威的心情了。
&nbs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