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添加到主屏幕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内阁首辅刘健就革除卫所军制一事,一开口便戳中了弘治的“硬伤”——咱大明的收成不够,玩不起这么大的“改革”之举!
而大明的收成,在不增加任何苛捐杂税的前提下,难道真就只能收上这么多——二千七百余万两银子?
“陛下,臣以为首辅大人的说法,有待商榷”,骠骑将军迎上弘治的目光,向前迈了几步。
“哦?爱卿有何不同看法,只管道出来便是”,弘治的“演功”当真是一流——他明明早就同骠骑将军一道考虑过朝廷收支情况,并让骠骑将军去拟定对策!
“咱大明的收成,绝计不止这个数”,骠骑将军也学到了刘首辅的“高招”——只在关键时候跳出来,解决关键问题:这样一来,老子才能算得上是“关键人物”!
朝堂众人却嗡嗡声大起——“大明的收成,绝计不止这个数”,这他娘的是几个意思?
难道是怀疑咱首辅大人虚报了国库收成?
“微臣并没有质疑首辅大人的意思,微臣的意思,指的是这财赋收入上,存在着可增加许多的空间”,王睿赶紧提高音量,将这帮苍蝇似的老王八蛋们的“唧唧歪歪”声压了下去,“咱大明人丁五千余万,大军百余万,可五千余万人丁耕种田地交上来的赋税,竟还抵不上百余万大军种的军屯?臣的意思,便是这田赋一项上,绝计不止只能收上一千二百余三万两……”
大明弘治年十三年的财政收入为二千七百余万两,这其中的农田赋税收入一千二百余三万两,军屯收入一千三百余六万两——看出来米有,农田赋税收入竟然要比军屯收入少!
什么是田赋?
田赋是历代封建王朝对拥有土地的人所课征的土地税,被列为国家正供,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基本、最主要来源——它才是国家“最基本、最主要”的财政收入。
可大明朝却完全变了样——军屯租收入变成了“最基本、最主要”的财政收入。
什么又是军屯租?
这个也好理解,顾名思义——军户们种的田地,上缴一部分收成给国家作为“赋税”,自己再留下一部分。
大明的军人有多少?百余万!
大明普通的老百姓有多少?户籍记载:五千余万!
换句话说,五千余万人口缴纳的税收还没有百余万大军缴纳的多——这他娘的正常么?
不正常!
可为什么五千余万的人口,交上的税收却还没有百余万大军的多?
“册文讹误、豪强欺隐、人丁逃亡,这便是人丁田赋抵不上军屯租的原因所在!”骠骑将军一字一句,句句击在刘健的心坎上——作为内阁首辅,他岂能不清楚这其中的“猫腻”!
可这简短的十二个字——“册文讹误、豪强欺隐、人丁逃亡”,便是导致这一奇怪现象的根本原因?
是的!
“据臣所知,洪武二十六年(1393年),咱大明尚有田土近九百万余顷,千余万户,七千余万口。而从洪熙元年(1425年)起,大明的田土却减少至仅五百余万顷,九百余万户,六千余万口。短短几十年,咱大明便莫名其妙的田土减少四百余万顷,户减百余万,口减千余万……”
作为大一统的封建王朝,除了太祖、成祖同蒙古人掐架掐得比较多(这俩父子同蒙古人掐架,多半都是出了长城,属于“境外作战”,也死不了多少人,更破坏不了大明境内农田土地),再除了英宗时候的“土木堡”之役,便再无动不动便是五六十万大军掐在一起的大兵团作战。是以,大明这百余年来算得上是太平盛世。
再则,自太祖以来,大明也没出现过如同五百年后(1942年河南大旱,饿死了300万人,饿跑了300万人)那般的洪涝旱灾,偶尔发个天灾,也只是皮毛之癣——也算得上是风调雨顺。
一句话:大一统的大明朝,在太平无大战、算得上是风调雨顺的前提之下,人口会越来越少?农田土地会越来越少?
而且还不是减少一丢丢!
鬼才信!
这减少的土地与人口都哪儿去了?
仍是那十二个字——册文讹误、豪强欺隐、人丁逃亡!
简单一点说,便是这么个意思:官僚地主、大户人家们实际占有的农田土地,与他们报上来给官府“册文”(登记纳税)的严重不符——少报、偷报、漏报了!
而普通的“劳苦大众”因为土地不够(被兼并了),便交不起“赋税”,只得跑路逃亡——成为没有“身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